close

何謂癌症

 

癌症:(英語:Cancer)又名為惡性腫瘤(英語:Malignant tumor,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中醫中稱,為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細胞除了分裂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癌化,有些細胞增生不會侵犯身體其他部分,稱為良性腫瘤。癌症常見的徵象症狀包括新發生的腫塊異常的出血慢性咳嗽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腸胃蠕動的改變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發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在人類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

 

癌症有許多類型,吸菸而罹癌者佔了癌症死者中的22%肥胖、飲食不佳、運動不足、飲酒則共佔了10%。其他可能造成癌症的因素還包括某些感染、暴露於游離輻射、以及環境汙染因子。在開發中國家約有20%的癌症是由於感染症(如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人類乳突病毒等)造成。致癌因子通常是透過改變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運作,通常許多這類遺傳物質的變化是癌症產生所必要的。約5-10%的癌症是由於遺傳自雙親的基因異常。癌症可以由症狀和徵候或透過篩檢的方式發現,然後再以影像檢查和切片檢查來確診。癌細胞持續生長而不受外在訊息調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將細胞引入到癌變狀態,但主要還是因為一些與控制細胞分裂有關的蛋白質出現異常,如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導致這種局面,可能是為該蛋白編碼的DNA因突變而出現了損傷,轉譯而出的蛋白質因此也出現錯誤。要將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一個惡性腫瘤細胞通常需要許多次突變,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過程受到干擾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質被稱為致癌物質,又以其造成基因損傷的方式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菸輻射酒精。還有一些病毒可將本身的基因插入細胞的基因裡,激活癌基因。但突變也會自然產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觸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產生。發生在生殖細胞的突變有可能傳至下一代。

 

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預防的方式包括戒菸不要攝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食品減少紅肉速食(包含加工食品)的攝取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子宮頸癌等)有用,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

 

一旦診斷確定,癌症通常以結合手術化療放射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開發出許多針對特定類型癌症的藥物,也增進治療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也有出現因癌症未及時治療或是改用另類療法而延誤正規治療,因此影響病情的情形。

 

2012年,大約有1,410萬人得到癌症,並且造成820萬人身亡(相當於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4.6%)。男性身上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以及胃癌;在女性身上最常見的則是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和子宮頸癌兒童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腦瘤最常見。 2012年,大約16.5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產生癌症,由於DNA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罹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有數種癌症在已開發國家較常見。癌症在已開發國家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則是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及開發中國家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的罹癌率整體而言在上升中。

 

根據腫瘤的發展,可分成:

  • 良性腫瘤:腫瘤細胞未發生轉移與侵入周遭組織的情形
  • 惡性腫瘤:腫瘤細胞已發生轉移與侵入周遭組織的情形,多數會影響生理功能。

 

依據生成腫瘤的來源組織細胞分類,可分成四類:

 

其他並非源自於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有:

 

 

腫瘤可為良性或惡性。而在腫瘤裡面,那些內不含液體與囊狀結構的異常新生組織塊被稱為固態瘤白血病則不屬於固態瘤[19]。在中文,腫瘤、癌和癌症的定義可以寫作以下兩條公式:

  • 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癌症)
  • 惡性腫瘤(癌症)=+肉瘤+癌肉瘤

 

癌變

細胞分裂細胞增殖是普遍發生在許多組織的一個生理過程。通常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會達到平衡,而且受到嚴謹地調控以保證器官和組織的完整性DNA突變或是經遺傳得到的缺陷基因導致這些有序的過程受到改變。隨著細胞生長複製,如同滾雪球般持續累積新突變,最終不受管制而增殖的細胞通常會轉變成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不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份,或是侵入別的組織,除非壓迫到重要的器官,否則也不會影響生命。惡性腫瘤則會侵略其他器官,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危害生命。

 

有些並非發生在人類的癌症可能經由傳染而引起,例如發生於史狄可氏肉瘤。有病患接受器官移植,由於移植器官中帶有腫瘤,結果得到癌症。這是目前已知較類似經由傳染而得的例子。

 

意味著一連串由DNA受損而引發細胞分裂速率失控,導致癌症發生的過程癌症是基因引起的疾病,當調控細胞生長的基因發生突變或損壞時,使得細胞失去控制,持續的生長及分裂而產生腫瘤。大部分人體內的細胞是不會持續分裂生長的,除非遭遇受損,例如肝細胞、心肌細胞。但是像是由上皮細胞組成的組織,包含腸黏膜、皮膚等,均需藉由複製生長來持續更新以保持功能正常。而持續的更新這些上皮細胞構成的組織是有其必要性存在的,這樣的作用可保護人體本身保持正常功能。因為上皮細胞所處的環境常接觸到外界物質或機械力的損傷,如果不能夠將受損細胞更新,必定會影響到其功能。但是具有持續生長能力的細胞,對癌症的產生就是最好的環境,對於要將其轉變成癌細胞就會簡單的多。這也是為何所有常見的癌症,多數源自於上皮細胞的原因。調控細胞生長主要有兩大類基因,原致癌基因主要是一些參與促進細胞成長、進行有絲分裂的基因。腫瘤抑制基因,則是負責抑制細胞生長或是調控細胞分裂進行。一般而言,突變需要發生在調控細胞生長的重要基因上,才有機會使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癌細胞。

 

惡性腫瘤細胞有以下幾個特性:

  • 不受細胞凋亡機制的影響
  • 不受限制的生長(不死,由於有大量端粒酶,細胞不受到細胞衰老機制的調控)
  • 自給自足的生長因子
  • 對於限制生長因子的控制不敏感
  • 細胞分裂速率加快
  • 重新獲得分化能力
  • 不受細胞間接觸抑制所影響
  • 具有侵入周邊組織的能力
  • 進行遠端轉移到其他部位
  • 能促使血管新生

 

遺傳

多數癌症是自發性的,但是有些癌症還是與遺傳有關,通常遺傳到缺陷的腫瘤抑制基因時會有較顯著的影響和症狀。舉例而言:

  • 遺傳性的BRCA1BRCA2基因突變使得乳癌和卵巢癌風險升高
  • 多發性內分泌系統細胞增生1型、2a型、2b
  • p53突變而引起的李佛美尼症候群,會產生多種腫瘤,包含骨肉瘤、乳癌、軟組織肉瘤腦瘤
  • 透克氏症嘉得氏症,發生腦瘤、結腸息肉。
  • 家族性大腸息肉症,是指經遺傳得到缺陷的APC基因,而在年輕時大腸和結腸常有許多息肉產生,使得到結腸癌機會增大。
  • 發生在幼童身上的視網膜母細胞瘤也是屬於遺傳性癌症的一種。

 

飲食與癌症

1970 年代,美國前總統候選人喬治·麥嘉文George McGovern) 集合全美許多專家學者,研究飲食習慣與癌症及慢性病的關係,於 1977 年發表了著名的長達五千多頁的〈麥嘉文報告〉,報告的結論指出:「大部分疾病的原因來自錯誤的飲食方式」,即高脂肪的肉食習慣。飲食習慣與癌症的相關性很早就被研究

 

2007 世界癌症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所,發布名為「食物、營 養、身體活動和癌症預防」的世界性研究報告,明確指出植物性為 主的飲食方式有預防癌症的作用,並建議大量減少肉類的攝取

 

β胡蘿蔔素的使用提供一個隨機臨床實驗的必須性和重要性的例子。流行病學家觀察到當血清中含有較高的β胡蘿蔔素時,具有保護作用並可降低癌症的風險,尤其在降低肺癌的機率上最為明顯

 

防癌食物十字花科之作用機轉:含有吲哚類(indoles,可有效減少乳癌及卵巢癌發生機率,另外含硫代配醣體活化肝臟解毒酵素抑制自由基傷害細胞。來源:花椰菜、油菜、芥藍菜、雪裡紅、高麗菜、芥菜、大白 菜、小白菜、青江菜、白蘿蔔

 

大致上癌症的症狀可分為三類:

  • 局部症狀:異常腫塊或腫脹(腫瘤),出血,疼痛潰瘍。因為腫瘤壓迫周遭組織所引起的症狀,如黃疸
  • 惡性轉移的症狀:淋巴結腫大、咳嗽咳血肝腫大骨頭疼痛、骨骼因腫瘤轉移影響發生骨折以及神經系統的症狀。雖然癌症末期會出現疼痛的現象,但疼痛往往並不是惡性轉移發生的症狀。
  • 全身性的症狀: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惡病體質、大量出汗(夜間盜汗)、貧血

                                                                 癌症分期與其期程特徵

第一期癌症

腫瘤較小且尚未擴散/轉移(癌細胞可被定位、手術移除,不需藉助循環全身的化學藥物治療

第二期癌症

腫瘤較大但尚未擴散(癌細胞尚可被定位、手術移除,可能不需藉助循環全身的化學藥物治療)

第三期癌症

不斷增生的癌細胞撐破腫瘤,癌細胞因而擴散至腫瘤周遭的組織及鄰近淋巴結甚至更遠處。此時癌細胞流竄於原始病灶附近,必需藉助循環全身的化學治療藥物治療。

第四期癌症

癌細胞擴散至距離原始腫瘤遙遠的器官及組織。此時癌細胞流竄於全身,必需藉助循環全身的化學治療藥物治療。安寧照護將是治療選項之一。

 

治療癌症

目前治療方法有五種: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生物療法(包括激素治療、細胞免疫治療、標靶藥物與疫苗等)、基因療法藥物化學療法,新的治療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已在臨床使用的有標靶治療光動力療法。治療方式的選擇取決於腫瘤的位置惡性程度發展程度以及病人身體狀態。一些實驗性治療癌症的方法也在發展當中。目前對於癌症治療方法的尋找,均是基於徹底清除癌細胞而不損害到其他的細胞的想法。而手術切除的方式,常因為癌細胞入侵蔓延到鄰近組織或遠端轉移而效果有限。化療則受限於對於體內其他正常組織的毒性。輻射也同樣會對正常組織造成傷害[19]。因為「癌症」這個疾病包含許多不同種細胞產生的腫瘤,因此不會像治療一般疾病時會有單一的治療處方,也就是說單一的「癌症治療法」是不存在的。目前治療癌症通常都是依據病程的發展而綜合使用各種療法,以求達到最大的效果。例如,若是腫瘤是可藉由手術切除,通常醫生仍會並用放射線照射患處,讓癌細胞能徹底被消除。或者是因為腫瘤擴散過大,無法用手術切除,此時也可先使用化療縮小腫瘤後再尋求手術切除。

 

外科手術

若是以手術完全移除腫瘤細胞,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外科手術通常無法切除已經轉移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使用外科手術治療癌症的例子包括以乳房切除術治療乳癌或是進行前列腺切除術治療前列腺癌。手術的目的在於移除腫瘤細胞或是整個器官,雖然將主要的腫瘤經外科手術切除,但仍有些潛伏在腫瘤所生長的器官週遭的單一腫瘤細胞是無法被察覺的。隨著時間過去,又會重新生長成一個新的腫瘤,稱為癌症復發。為此,手術切除下的腫瘤需要經病理學家的檢視,以確定切下的腫瘤週遭都是正常組織,減少腫瘤切除不完全的機會。

 

除了切除原發性腫瘤之外,癌症的病程分期也需要手術的協助。例如,確定腫瘤惡化的程度與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病程分期主要可用來推測預後和是否需要實行輔助治療。有時手術也被用來控制症狀以減輕病人痛苦,如脊髓壓迫或腸阻塞,稱為紓緩治療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也稱放療、輻射療法)使用輻射線殺死癌細胞,縮小腫瘤。放射治療可經由體外放射治療或體內近接放射治療。由於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都較正常細胞快,藉由輻射線破壞細胞的遺傳物質,可阻止細胞生長或分裂,進而控制癌細胞的生長。不過放射治療的效果僅能侷限在接受照射的區域內。放射治療的目標則是要儘可能的破壞所有癌細胞,同時盡量減少對鄰近健康組織影響。雖然輻射線照射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會造成損傷,但大多數正常細胞可從放射治療的傷害中恢復。因此通常在臨床上,醫師與放射專家會小心計算需要的放射線劑量,同時放射治療也會分成許多次進行,讓健康的組織在每次輻射線照射的間隔中能有機會恢復。

 

放射治療可用來治療發生在各個部位的固態瘤,包括腦、乳房、子宮頸、咽喉、肺、胰、前列腺、皮膚、胃、子宮或軟組織的肉瘤,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有時也會使用輻射。放射治療所使用的輻射劑量取決於多項因素,例如癌症種類以及是否有可能破壞週遭組織和器官。如同其他的治療方式,放射治療仍然有其副作用存在。

生物療法

是一種新興的自身免疫的新型治療方法,又稱生物反應修飾劑,目前多應用於癌症,主要思想是運用生物技術和製劑對病人體內吸取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改造和擴增後回輸到病人體內,極大化增強生物自癒能力來抗病。也是一種個人化醫療趨勢產物。

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是利用人體內的免疫機制來對抗腫瘤細胞。已經有許多對抗癌症的免疫療法在研究中。目前較有進展的就是癌症疫苗療法單株抗體療法,而免疫細胞療法則是最近這幾年最新發展的治療技術。

免疫細胞療法

 

免疫細胞療法是最近這幾年開發的最新技術,原理是直接將大量未分化的樹狀細胞投入腫瘤中或腫瘤周邊的血管中,能迅速且大量的強化樹狀細胞辨識特定癌細胞的能力,使樹狀細胞可在短時間內幫助輔助型T細胞(helper T cell)快速誘導出大量細胞毒殺性T淋巴球(CTL),以攻擊特定癌細胞。目前此項研究已在日本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標靶藥物

標靶藥物也稱「標靶治療藥物」或「標靶藥物」,是一類只針對某一些特殊組織細胞起作用的藥物。最初標靶藥物是被作為抗藥物而開發的,但隨著其發展,現在標靶藥物的功效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抗癌藥物。

癌症疫苗

主要原理是使用高專一性的單株抗體直接結合到腫瘤細胞特有的蛋白質或是細胞激素,影響腫瘤細胞的生長、引起免疫系統反應或是其他功能。已經發展的藥物有針對乳癌的曲妥珠單抗和針對白血病的吉妥單抗在臨床使用。

 

另一方面,現在有些方法則是想利用身體本身的免疫系統產生非專一性的免疫反應來對抗癌細胞,例如卡介苗膀胱內灌注免疫療法卡介苗灌注進入膀胱內,以引發免疫反應對抗表淺性膀胱癌。此外使用干擾素介白質素,均可引起免疫反應。而使用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反應來對抗腫瘤的研究也正在進行當中,尤其是針對惡性黑色素瘤腎細胞腫瘤)。

基因療法

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將目的基因導入患者體內,使之達成目的基因產物,從而使疾病得到治療,為現代醫學和分子生物學相結合而誕生的新技術。基因治療作為疾病治療的新手段,它已有一些成功的應用,並且科學突破將繼續推動基因治療向主流醫療發展。

化學療法

學療法(常簡稱化療)是用可以殺死癌細胞的藥物治療癌症。由於癌細胞與正常細胞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快速的細胞分裂及生長,所以抗癌藥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藉由干擾細胞分裂的機制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譬如抑制DNA複製或是阻止染色體分離。多數的化療藥物都沒有專一性,所以會同時殺死進行細胞分裂的正常組織細胞,因而傷害常需要進行分裂以維持正常功能的健康組織,例如腸黏膜細胞。不過這些組織通常在化療後也能自行修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癌症
    全站熱搜

    Randal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